師生無國界-導師王綺美專訪

文:楊兩全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,從事影像及文字創作。

影像,作為一種說故事的方式,讓創作者透過影像作品和觀眾溝通,打破兩者「界限」。「影像無國界」這項計劃,除了影像創作外,還是影像教育,讓學員和導師一起拍製影像作品。在創作的相處中,兩者互相認識、交流,打破「界限」。

王綺美和林森,是2015「影像無國界」計劃其中兩位導師。他們與學員之間的故事,也就是「本地」和「少數族裔」的互相認識,打破「界限」的過程。

王綺美

王綺美的六位組員,來自巴基斯坦和菲律賓這兩個國家。起初,綺美曾擔心要與組員用英文溝通,會十分不便,後來她才發現,原來大家都會講廣東話,而且相當純正。會特別擔心語言的問題,是因為溝通是綺美和她組員相處的重點。這班少數族裔的學生相對本地學生而言,比較自我、反叛,「你要同佢哋成為朋友,先可以一齊夾手夾腳完成Project。」綺美這樣說。

導師王綺美與組員拍攝花絮

導師王綺美與組員拍攝花絮

Yusuf,是其中一個綺美印象特別深刻的學員。「做啲嘢好爆,好唔聽話,但又成日帶俾你歡笑,對佢真係又愛又恨。」綺美這樣形容Yusuf。在拍攝現場,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令他肯聽導演Hussain的話,他經常搞搞震,可是演出又真的特別生動盞鬼。

和這班少數族裔學生相處就是這樣,他們不會是很乖很聽話的學生,他們都很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,你要懂得怎樣去聆聽他,給他們表達自己,讓碰撞發生。今年是綺美第二次擔任活動導師,她說自己「上年就Control多啲,但後來發現,我覺得要Relax啲,俾佢哋Have fun」。

慢慢相處下去,綺美發現這班少數族裔學生是很需要被肯定的。「佢哋一做好啲野比你,佢地會好渴望你讚。你要識得喺適當嘅時間讚佢地。」有時綺美還會買一些小禮物給他們,他們就會很開心。綺美甚至還會願意讓他們上自己家一起剪片、加字幕,彼此的相處來得更加貼近。

組員Yusuf(左)、學生助理Ali(右)

組員Yusuf(左)、學生助理Ali(右)

走親和路線,綺美會和他們聊到很多拍片以外的東西,真正去認識他們、了解他們的文化生活。「我成日問佢地巴基斯坦啲家鄉故事。」綺美還笑說以為巴基斯坦這些南亞國家十分危險,走在街上都會被亂槍打死,學員們即說「點會呀!」

有時,學員們也會主動跟綺美分享他們的內心。就如其中一位學員表示,他有時會懷念以前在家鄉,有車牌、有槍牌,感覺可能比在香港更自由,「以前開車想去邊就去邊,有好靚嘅沙灘。」其父親在香港曾經在政府工作,月入可觀,但幾年前就因為壓力問題,轉行開貨車,看見父親這樣的決定,他說自己有很多不明白。這些內心世界的說話,這位學員有時也會跟綺美分享。

在綺美和他們短短的相處與拍攝過程中,或者未必能夠讓他們完全掌握到拍片的技巧,或成功拍出一段很完美的故事,但這些經歷和溝通,相信已經讓他們認識更加多、走得更加近。

(下篇:師生無國界-導師林森專訪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