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生無國界-導師林森專訪

文:楊兩全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,從事影像及文字創作。

林森的組員有九位,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尼泊爾。跟王綺美那一組不一樣,這一班學員中,只有一位學員的中文比較好,其他學員主要以英文才能溝通。

導師林森與組員

導師林森與組員

透過與這班少數族裔學員拍片,林森更切實的了解到少數族裔在香港的生活。譬如說,外出拍攝,總要和時間競賽,「放飯」能快則快;但和少數族裔學員拍片,就要照顧到他們的宗教飲食禁忌──不吃豬肉,雞肉和牛肉要拜過神才能吃。「茶餐廳就唔食得,都係要去返M記,因為有魚柳包。」他們有的甚至更嚴謹,需要每日某個時段向某個方向朝拜真主,這對於拍攝時間的安排也會有所限制。林森都很明白和理解這種文化上的不同,卻有感香港的生活模式,大概會對他們造成很多不便。

語言又是另一個問題。有一次,林森要他們借用學校的小食部拍攝,他想他們自己親自問小食部的阿姐,可是他們猶豫了很久也不問,與平日主動大膽的個性很不一樣,林森這才發現原來阿姐不懂得聽英文。林森依然逼他們嘗試,於是,所有學員陪著唯一一個中文比較好的學員去問,最後成功借到。拍攝上偶爾遇到的困難;在日常生活,就是時常的不便了。

「不過呢個無得講,去到一個新地方,就要努力學習嗰個地方的語言。」林森認為,生活上,這是是無可厚非的;但教育上,考試制度要求他們和本地學生有同等程度的中文能力,這無擬扼殺了他們某些機會。林森從他的學員身上,有時也會感覺到這種無力感,發現他們很早就會抱著去中環酒吧返工、做空姐這些想法──只需要講英文就可以了。這樣或許會局限了他們的發展,明明有潛質才華,卻要去做別的事情,十分可惜。

The Magic Pen (2015) 拍攝花絮

The Magic Pen (2015) 拍攝花絮

文化上的差異,令林森感到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的一些困難。可是,林森也在這班少數族裔學員身上,看見一樣尤其重要的特質,令習慣於香港生活的他,得到一些反思的。

他們創作的劇情短片The Magical Pen (2015),其中一個畫面是這樣的:一個人在紙上畫了一部iphone,然後運用剪接,下一個鏡頭那紙上的iphone就變成一部真的iphone。「我好記得,佢哋見到個效果,個表情係開心到不得了。」林森憶述。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剪接技巧,但那一刻,林森覺得,影像創作就是這麼令人著迷,這麼的純粹、簡單,就能為你帶來滿足。

在香港從事影像工作謀生的他,不時需要做一些純商業的影像工作,感覺很不一樣,沒那麼享受。和這班少數族裔學員一起拍片的過程中,才令他突然想起──「拍野可以係好純粹的一件事。有樣想講,就用你鍾意嘅方法去講。」

或許不論香港本地人,還是少數族裔,生活都必然會遇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。不同問題,要尋找不同方法面對。但要記得,生活總有那麼一件很純粹的事,可以令自己好好投入、好好享受。「如果呢次活動之後,可以令佢哋諗到啲咩,想拍就拍。記住創作係咁純粹,咁就已經好好。」林森這樣笑說。

(重溫上篇:師生無國界-導師王綺美專訪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