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th: July 2014

“Chinese Desi Style”

【文:胡康倫,三屆「影像無國界」導師】

shooting days-43

魚不知水,鳥不知天。假如沒有接觸別的文化,我們便難以認識自身的文化。每年影像無國界的學員畢業後,都有不同的放映會和社區巡迴作後續活動。導師會播放學員的作品,推廣少數族裔的文化。同時,亦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。

每次社區巡迴,我必定會播放Chinese Desi Style (CDS)。南亞朋友喜歡用Desi這個字眼來描述自己「南亞」的身份。而Chinese一字,港人雖未必慣常用來稱呼自己,但於南亞朋友眼中,這稱呼卻是最適合不過。影片將畫面一分為二,左邊投影著Chinese style,右邊則投影著Desi Style,非常直接地比較香港南亞之間的差異。從眼睛大小、飲食習慣、日常喜好,到訓育方式、傳統風俗、宗教儀式等,均透過相關影像,來說明這幾位巴基斯坦男孩心目中的香港南亞文化差異。影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,刺激我們去比較兩者。

魚不知水,所指的是小魚。因為年紀尚輕,不會深究甚麼是「水」,只管快樂地暢游便好了。碰過好些成年人都不喜歡CDS,因為他們沒有從一個學生作品的角度出發,感到這樣不妥,那樣不當。學生作品,難免會有一種交功課,即馬虎了事的心態。然而,有時這些馬虎卻最能夠反映出他們率性自然的看法。其中一幕,代表南亞的一方使用右手用餐,而香港的一方則使用叉子。拍攝時,我問導演要不要用筷子,在拍攝現場找不到筷子的他勉強跟我說:「你們香港人不都是用叉子來吃飯的嗎?」。另一幕,他們想比較運動,打cricket(板球)一定是南亞必然之選,但代表香港人的運動則叫我們苦惱起來,最終只好選用具中國特色但在香港不算普及的太極。學員們拍得最高興的一幕是南亞老師體罰學生,香港老師則只責罵。我知道在港的南亞老師感到被冒犯了,但在南亞地區,不都在發生嗎?

小魚總有長成大魚的一天。最近坐巴士的時候,碰上拍攝CDS的小導演Isaac與他的父親。短短三年間,他比從前長得更高大了。他父親興高采烈地跟我談怎樣可以把影片拍得更好,Isaac無奈地說知道知道。

「把年輕的想法記錄下來,珍貴無比。」是我唯一的回應。

我亦邀請了他們參與今年度的放映會,盼望七月十二日,能於文明里碰上。

重溫2011年All About Us 學員短片Chinese Desi Style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lBgj54sV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