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家導師

林森

生於香港,熱愛電影、音樂及參與社會運動。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,現職自由錄像工作者。錄像作品包括紀錄片《人在皇后》(2007)、《夜以作日》(2009)、畢業作品《暉仔》(2011)、《空中樓閣》(2012),及鮮浪潮作品《綠洲》(2012)、《仇》(2014)、香港電台外判劇集「獅子山下2015」系列《豹》(2015)。工作範疇包括廣告拍攝、紀錄片製作,以及於中、小學、社區中心、團體的拍攝工作坊當導師。

賴恩慈

香港十大傑出青年、香港精神大使、香港藝術發局藝術新秀獎(電影)得主,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, 全港時尚專業女性選舉得獎者。
 
香港劇場及電影編劇、導演、演員及教育工作者,獨立劇團「好戲量」首席演員及主席。獲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的「本地藝團領袖人才海外考察及培訓計劃」獎學金前往美國及英國考察。代表作品有進軍伊館的獨腳戲《女兒紅》、電影短片《1+1》與電影長片《N+N》等。導演首部劇情短片《1+1》,講述爺孫兩代在面對菜園村被遷拆時的故事,獲鮮浪潮國際短片展最佳電影及ifva 比賽公開組金獎,同時入圍第三十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及柏林電影節Berlinale Talent Campus 。後來推出《1+1》長篇電影《N+N》。
 
《N+N》入圍超過三十個國際影展並贏得十個國際電影大獎,當中包括倫敦國際電影人節最佳外語片導演 、美國國際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片、新澤西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等,並在香港戲院上映期超過十個月,成為一時佳話。

胡康倫

畢業於城大創意媒體後,於孟買貧民窟教授生活技巧兩個月,後因登革熱住院兩星期。作為一個南亞題材愛好者,這旅途讓我了解並明白他們更多。曾拍攝三部短片,分別是《五分鐘》、《水邊》和《露水,露水》。

王綺美

於2010年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,修讀電影藝術的她熱衷於電影製作。她的紀錄短片《那雙眸》獲得第十六屆ifva比賽公開組金獎,並曾於多個國家的電影節中放映。她現在寫寫劇本,希望有生之年能把寫下的故事都拍出來。

許智生

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,大學作品《泊兒,泊兒》描述尼泊爾居港工人於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與寂寞。作品多以寫實為基調,魔幻為點綴。
 
成長於香港這個國際城市,從小看慣紅毛碧眼深目高鼻,因而對於他們在主流媒體上的從缺感到不滿及困惑。期望把圍繞身邊的人與事物寫進創作裡,滿足自己的想像。

黃飛鵬

電影導演,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。尤其相信電影不只是代表著它的自身,而是呈現一個狀況或一段關係。黃氏在 2011 年以二十歲之齡首次執導短片《流浪犬》參加第十七屆ifva比賽,並獲評審推薦放映。2013年大學畢業作品《池之魚》,描述三父子生活的無力,探討城市人被社會磨滅自我的過程;作品入選台灣南方影展,並獲評審點名讚揚,同時入圍德國布倫瑞克國際電影節作歐洲首映,並成為第十一屆北京獨立電影節開幕電影。其後參與鮮浪潮短片競賽(公開組)拍攝《寂靜無光的地方》,討論融合教育背後確實的情況。2015年入圍韓國釜山電影節舉辦的亞洲電影學院,並在其中拿到突出表現獎;更憑藉《十年》中短片《冬蟬》於香港亞洲電影節 2015獲邀放映及其後得到社會極大迴響,成為2015年電影評論學會推薦電影及於2016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電影。而他希望能在拍攝中依然忠自己和觀眾,甚至電影本身。